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作業要點
第五點修正規定
(一)教師專業成長:
- 應用教學觀察、教學檔案及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策略,進行聚焦於教學及學習之專業對話及檢討或改進。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時,宜請具專業回饋能力及與同儕、親生互動良好、主動研究創新教材與教法、引領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具組織教師社群經驗之教師擔任召集人,以協助規劃專業對話與教學觀察等活動。
- 將教學觀察、教學檔案與專業學習社群等歷程資料上傳教師專業發展支持作業平臺,透過系統性分析事實資料,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與學校擬定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及方向。
- 因應實際教學活動之情境脈絡實施教學觀察,得採備課、觀課與議課,以實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公開授課及專業回饋之措施。
(二)教學年資三年以下之專任教師(以下簡稱初任教師)輔導:
- 對於初任教師,應遴派薪傳教師一人提供諮詢輔導,透過對談、座談、課程研討、結合社群運作等多元形式進行;並於每學年度安排初任教師與同領域/科目教師進行備課、觀課及議課。
- 薪傳教師資格,以教學年資五年以上之專任教師,班級經營及教學表現優良,且具服務熱忱者為原則,具有教學輔導教師或進階評鑑人員(專業回饋人員)資格者、國教輔導團之團員身分者為優先;校內無適合人選者,得遴派教學年資三年以上之教師,或跨校邀請。
- 薪傳教師提供初任教師諮詢輔導,得減授課節數一節,各校辦理減授課節數,因薪傳教師之教學需要而無法減授節數者,得改發鐘點費;薪傳教師具有教學輔導教師資格,已輔導初任教師者,不重複減授課節數或支領超鐘點費;輔導績優者,於每學年度結束後,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頒給服務獎狀及敘獎。
(三)教師專業成長網絡:
-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應依所轄區域特性,建立教師專業成長區域網絡;其網絡,得以單一或跨鄉(鎮、市、區)劃分。
- 直轄市、縣(市)政府得組成地方輔導群,協助推動各項輔導工作,並得與中央政府輔導體系,整合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單位功能及在地人才庫。
- 前二目之網絡或體系,應協助推動直轄市、縣(市)或區域性、跨校性之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並兼顧偏鄉教師進修需求,辦理調查區域內教師精進教學及專業成長需求,規劃研習進修活動、安排諮詢輔導人員,提供專業成長資訊等,協助教師精進教學及專業成長。
- 地方輔導群之運作、輔導員之資格、遴選、權利義務及輔導方式等,依直轄市、縣(市)政府之相關規定辦理。
(四)專業人才之培訓或認證:
- 主辦單位及直轄市、縣(市)政府應儲訓及培訓專業人才;其範圍包括初階、進階專業回饋人員、教學輔導教師及講師四類。
- 前目專業人才之培訓或認證,規定如下:
- 主辦單位:規劃各類專業人才培訓課程,及辦理其講師儲訓;進階專業回饋人員及教學輔導教師之資格與認證作業,依本部相關規定辦理。
- 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各類專業人才培訓、發證、初階專業回饋人員之認證。
- 學校:推薦教師參與各類專業人才培訓認證,安排專業人才擔任專業回饋人員、教學輔導教師、社群召集人等職務。
- 專業回饋人員,包括初階、進階專業回饋人員、教學輔導教師、國教輔導團員、 super教師、薪傳教師、師鐸獎、教學卓越獎、推動課程教學相關社群領導人或其他經本部核可計畫認證者,其資格、遴選、權利義務及運作方式等,依本部相關規定辦理。
- 教學輔導教師之資格、遴選、權利義務及運作方式等,依本部相關規定辦理。